回想起来,此次来南京的进修,是我职业生涯中第四次外出学习,一路走来,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缘分,不同的收获。而这种收获和成长,不仅仅是限于当时的所见所闻,所学所得,对我整个人生的漫长道路也是一种滋养。时间的流逝总是让人措手不及,总以为还有时间和机会和老师们更多的交流和学习,不想转眼已回扬正式上班。带着对中大护理团队老师们的敬佩,谨以此文表达一名受教良多的进修生的致谢之情。 初识 外出学习时经常听到原护理部主任李国宏讲课,印象深刻的是她的课件最后都有中大医院护士长合影照片。来到中大护理部的办公室,我再次看到了合影照,除了留念之外更多的是一种传承。还有她那关于等级医院评审的经典名言:“你来,或是不来,我就在医院,不悲不喜;你查,或者不查,活就这么干,不增不减;你评,或者不评,干活不改变,不多不少。你跟着我,我跟着患者,唯他至上。”听后,我回去把仓央嘉措的这首诗又好好读了一遍,感觉把等级医院的评审和唯美的诗句联系在一起,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 偶遇 再次发生与中大医院的联系,是去年的一次学习班,有幸邀请到中大医院原导管护理小组组长周玲珍老师为我们授课。授课结束,我和同事都被她对专业的热爱而感动,感慨原来对专业的热爱可以让一个人这么年轻,这么有精气神。 结缘 机缘巧合中,8月份中大医院护理部主任徐翠荣到我院指导护理工作,徐主任毫无保留地指导我们,专业、认真、仔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护理管理知识新的大门,于是很快就有了这次进修之旅。感谢徐主任,让我们得以成长和进步。也让我担任大科以来的一直期盼进修学习得以实现。 相处 工作第一天,我的带教老师正在病区参加活动,接待我的大内科护士长张义静帮我联系老师,并主动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给我,以防我找不到,如此细心的举动消减了我初来乍到的陌生感。 邓春花老师讲课时提到护士长的管理艺术中:注意别人,也让别人注意你,留心你的每一个下属,才能关心他们每个人的喜怒哀乐。确实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和她相处的这些时间里,无论是在病房、在路上,还是在电梯,所到之处,她对每一个人都很尊重热情,同样的别人也很尊重她。她不止一次的引见我给各位老师,也向我介绍各位老师。特别是当我和邓老师回到她原来的科室骨科时,科室的同事对她的那种热情举动和喜爱的眼神是掩饰不住的,至今科室的人还为她保留了更衣柜。这一切的背后,能感受到她独特的管理艺术和人格魅力。 跟随邓老师质控查房时,我为她渊博的学识、指导式的检查方式而信服。她在临床中指导,在临床中提高,无论对于检查还是被检查者来说,都是一种收获。而她对每次检查和各项活动的点评,总是能由点到面,由深入浅地总结的全面、专业又中肯,会有不一样的思维和角度。跳出护理看护理,有时候才能进一步的全面提高,这些点点滴滴都让我受教颇多。 此后无论是观摩学习OSCE考核集中训练,还是护理查房,疑难病例的比赛、叙事护理的分享,导管安全案例的比赛、新入职护士授帽仪式等活动让我一次次地看到了护理专业和人文的魅力……回家当天还是很怀念中大护理浓浓的学术专业的氛围和人文关爱精神。包括这些天在整理资料,有些视频和照片重新再看又是不一样的收获,又多了一些感触和沉淀。 致谢 都说拓宽视野的方式只有两种:第一种是读书,海量地读书;第二种就是见人,不断地遇见优秀的人,很幸运,遇见了你们。 致敬徐翠荣主任带领的优秀的中大医院护理团队!致敬每一位中大的护理人,你们身上展现的精神面貌让人印象深刻。 致谢护理部的每位我接触到的老师,张义静老师、王晓燕老师、封海霞老师、徐兆芬老师,短暂相处,承蒙关照,让人觉得温暖。 致谢亲爱的周玲珍老师,您谦虚的做人态度、对待护理专业热情的工作精神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每每回想,非常感动和钦佩。 特别致谢我的带教老师,亲爱的邓春花老师,丰富的专业知识、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受教良多。后来惊喜的发现你在朋友圈的文笔细腻而优美,文字打动人心,又平添了许多敬佩和喜爱。 生活也许很琐碎、工作也许很辛苦,但是,是你们让我重新发现护理专业之美,是你们让我再次体会到护理专业的价值所在,是你们让我看到什么叫: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笑里有春风。 (姚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