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运动、活动量的减少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现代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便秘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想要有效治疗便秘,首要的就是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培养定时如厕的习惯,每天还要保持足够适宜的饮水量。如果通过以上方式的干预,便秘仍无法有效缓解,就要考虑通过药物进行干预。常用的用于治疗便秘的口服药有以下几种。 1、小麦纤维素 纤维素摄入不足是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小麦纤维素通过补充常规饮食中含量不足的纤维素,从而增加粪便体积,软化粪便。小麦纤维素的优势在于安全性高,药效温和,应用人群十分广泛,儿童、老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均可服用。服用期间应饮用足量的水,以便达到最佳效果。 2、乳果糖溶液 乳果糖不被人体吸收,服用后可增加肠道渗透压,增加肠道水分,使粪便体积增加,同时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该药品应在早餐时一次服用,通常一至两天即可起效。尽管乳果糖不被吸收,但制剂中含有可吸收的糖类,因此糖尿病患者,乳糖或半乳糖不耐受者,果糖不耐受者均不能服用。对于瓶装的乳果糖溶液,瓶盖打开后,应在三个月内用完,防止污染变质。 3、普芦卡必利 一般来说,药名以“必利”结尾的都属于消化道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主要适用于慢性便秘的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肠鸣等,这是胃肠动力增加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仅批准普芦卡必利用于成年女性的便秘治疗,出于安全考虑,男性患者如需使用应咨询专业医疗机构,不应擅自购买服用。 4、利那洛肽 利那洛肽具有通便+止痛的双重功效,尤其适用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其主要通过增加肠腔内液体分泌,软化粪便,从而促进排便。 除了上述几种药物,部分益生菌制剂,如地衣芽孢杆菌、双歧三联活菌等,中成药制剂如首荟通便胶囊,麻仁润肠丸等也可用于便秘的治疗。 (徐鹤鸣) |